如今纽约的第五大道,中国人已经成为了奢侈品店的最强生力军。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走进去,马上就有说着“你好”的销售人员笑眯眯地跟进。对品牌的簇拥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在上东区站一会儿就可能看见一个背爱马仕的老外,90%的日本女人有个LV包。但相比之下,大多数中国人熟悉的品牌依旧屈指可数,排除“淘宝爆款”和“明星同款”,还剩下什么呢?
当然,这不是我们的问题。在我们渴望了解更多的时候,国际品牌们也焦急地希望能在中国混个脸熟。有的已经耳熟能详,有的在小众有着好口碑,而有的却依旧还是一头雾水。那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到底是哪些品牌呢?《Bomoda报告:国际时尚品牌中国影响力指数排名》就来揭晓这个答案,也许和你想的一样,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我们的报告共包含了300多个国际时尚品牌,从一线大牌到高街品牌,时装、包包、美妆、珠宝都有涉猎。最后将知名度、参与度和体验感三个领域的表现进行综合排名,包括了对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名人明星、电商网站等的海量数据分析。在“时尚圣经”之称的WWD(Women’s Wear Daily),《Business Insider》、BNN、布隆伯格新闻上都有报道。那最后总排名的前十位都是哪些品牌呢?
在榜单中表现好的品牌,多少都有几个特点,首先就是本土化。Burberry在时尚界的名声未必比Chanel和Dior响亮到哪儿去,但在我们的排名中却遥遥领先,把所有的牌子都甩在了后面。想想也是,作为第一个去天猫开旗舰店的国际大牌,Burberry对中国时尚的重视可见一斑。尽管有人吐槽说很多人“只看不买”或是“一试就退”,还有些品牌则酸溜溜的表示Burberry这样是“自降逼格”,但人家就是给出了一个重视中国消费者的好态度,中国人自然也会领这个情——多半是以消费的方式。
另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来自Coach。和很多昂贵的包包相比,其实Coach的包的性价比一直挺高,属于是可负担的“轻奢侈品”。大概也就是因为这样,Coach在中国得到了一个好人缘,有的中国游客到了第五大道逛街,走过圣罗兰,Fendi和BV,愣是看不上眼,而一进Coach就眼前一亮大买特买,觉得“这个才是我们认得的名牌包包嘛”!
而对于高街品牌来说,原本就没有要和一线大牌拼个你死我活,就索性走个亲民路线。但这几年这些高街品牌的时尚度也日渐提升,尤其是合作的设计师和拍摄的广告,完全没有要输给大牌的意思:比如Stella McCartney和Adidas的合作款,Nike和纪梵希的合作款,以及Freja为Zara,Kate Moss为Topshop和刘雯为H&M都拍摄了广告。这让买高街品牌的人很是欣慰:尽管没有这么贵,但我们一样很时髦!
如今的国际大牌对中国消费者可以说是又爱又迷惑:一方面,中国人对奢侈品的购买力毫无疑问,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似乎没有这么容易讨好。在经历了以LV老花为代表的迷恋期后,下一个阶段要走向哪里?很多品牌都推出了中国主题的单品,但看着总像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时期的电影——这是他们眼中的“中国风”,不是我们喜欢的口味。
今天的英国《卫报》也指出,在未来十年内,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年龄比欧美年轻10-15岁,分析师表示,“他们不仅更年轻,要求更高,还极有品味,鉴赏程度之高让人始料未及”。我们的Bomoda报告就是为了这些人而诞生:不但能告诉你更多值得买的品牌(查看完整300品牌目录),还告诉那些大牌,怎么做才能离我们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