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高新店
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生态济源:青山绿水 美丽新城 人们富裕

2013-05-13 11:38:24   来源:西部网   
内容摘要: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济源市获得的这些荣誉称号在证明。

     
全国网络媒体记者来到济源市下冶镇参观采访

      西部网讯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济源市获得的这些荣誉称号在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济源人的心得体会,也是济源人悉心实干的工作之一。5月8号,记者走访发现,再偏远的山村也是干净整洁的,再长的道路两边都是郁木葱葱,再高的山坡也有水来灌溉。
     这一切源于近年来济源市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干线公路沿线综合整治的“3+1”工程。自2005年以来,济源市持续开展“3+1”工程,已经建立政府投入、上级扶持、社会融资的长期投入机制。
济源市委书记何雄告诉记者,济源一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大手笔投入,大规模建设,强力推进城市绿化、生态水系建设和环境治理。
  据了解,济源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累计投入15亿元,林木覆盖率也达到52.42%。济源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济源已累计植树5088.7万株,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茅;重点水利工程也完成157项,改善灌溉面积11.9万亩;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33个,新增耕地6.7万亩;完成260个村的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值得一提的还有济源的水系建设,由于该市山区占总面积的81%,灌溉、生活用水、环保等对水的治理难度较高。但济源以“提升水环境、弘扬水文化、打造水经济”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有效提高了当地水文化的城市品位,还改善生态环境。

     
济源下冶镇参观采访农家乐

       济源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济源建成了小浪底北岸灌区、蟒河口水库、河口村水库等大型生态项目,有效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工业供水、城市景观和生态供水。对中心城区及周边水系、坡头沿西霞院库区、曲阳湖组团三湖等湖域进行科学规划,把城市水系建设与防洪、排涝、景观、节水结合起来,与沿线周边土地开发、水资源利用和工业企业用水进行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水系提升。
  由于济源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重工业,该市相关部门对蟒河、湨河流域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济源地表水质,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达标率均为100%。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100%,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同时还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连续5年达到310天以上,已跻身河南省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该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济源市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始终重视发展环境,在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良好投资环境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在今后,还将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干线公路沿线综合整治“3+1”工作。
据悉,济源市以构建起了南太行生态区、沿黄生态区“两区”建设,形成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三网”生态构架和“四水绕城、多湖点缀”的生态景观系统。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万元GDP以上的工业增长值能耗降低率达到6.7%。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济源市获得的这些荣誉称号在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济源人的心得体会,也是济源人悉心实干的工作之一。5月8号,记者走访发现,再偏远的山村也是干净整洁的,再长的道路两边都是郁木葱葱,再高的山坡也有水来灌溉。
这一切源于近年来济源市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干线公路沿线综合整治的“3+1”工程。自2005年以来,济源市持续开展“3+1”工程,已经建立政府投入、上级扶持、社会融资的长期投入机制。
     济源市委书记何雄告诉记者,济源一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大手笔投入,大规模建设,强力推进城市绿化、生态水系建设和环境治理。

  
济源市黄河三峡景区

     据了解,济源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累计投入15亿元,林木覆盖率也达到52.42%。济源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济源已累计植树5088.7万株,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茅;重点水利工程也完成157项,改善灌溉面积11.9万亩;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33个,新增耕地6.7万亩;完成260个村的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值得一提的还有济源的水系建设,由于该市山区占总面积的81%,灌溉、生活用水、环保等对水的治理难度较高。但济源以“提升水环境、弘扬水文化、打造水经济”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有效提高了当地水文化的城市品位,还改善生态环境。
      济源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济源建成了小浪底北岸灌区、蟒河口水库、河口村水库等大型生态项目,有效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工业供水、城市景观和生态供水。对中心城区及周边水系、坡头沿西霞院库区、曲阳湖组团三湖等湖域进行科学规划,把城市水系建设与防洪、排涝、景观、节水结合起来,与沿线周边土地开发、水资源利用和工业企业用水进行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水系提升。
  由于济源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重工业,该市相关部门对蟒河、湨河流域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济源地表水质,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达标率均为100%。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100%,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同时还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连续5年达到310天以上,已跻身河南省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该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济源市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始终重视发展环境,在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良好投资环境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在今后,还将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干线公路沿线综合整治“3+1”工作。
     据悉,济源市以构建起了南太行生态区、沿黄生态区“两区”建设,形成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三网”生态构架和“四水绕城、多湖点缀”的生态景观系统。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万元GDP以上的工业增长值能耗降低率达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