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全国网络媒体济源行的记者们走进三大产业集聚区,感受工业的济源。
全国网媒记者在济源产业集聚区实地采访
而今,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富士康、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南济钢、亚洲最大限动芯棒生产企业中原特钢、河南五大煤化工基地之一金马焦化、河南百强企业济源金利等企业都在虎岭产业集聚区安营扎寨。
记者们参观了位于虎岭产业集聚区的企业中原特钢。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工业专用装备及大型特殊钢精锻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国内目前拥有从熔炼、锻造、热处理到机械加工完整生产线的大型锻件生产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的限动芯棒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无磁钻铤生产企业。
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2002年7月,规划面积6.06平方公里,主导产业是电子电器和新材料。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200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产业集聚区,201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集聚区的目标是,到2015年末,主营业务收入比2012年翻两番,达到150亿元,综合指标进入全省省级高新区前三名,成为济源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全国网媒记者在济源产业集聚区实地采访
玉川集聚区内以有色金属深加工、新能源及能源为支柱产业,目前已进驻企业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近年来,玉川产业集聚区以豫光集团为龙头,构建“铅锌—铅锌合金—蓄电池—电动车”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链,和“二氧化硫—硫酸—化肥—磷石膏—石膏板”新型建材产业链;以中博集团为龙头,构建“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链;以中国建材集团为龙头,将联创化工的电石渣、豫光集团的铅锌渣、沁北电厂的粉煤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等回收利用,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用于余热发电,吃干榨净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2012年,完成企业营业收入337亿元,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实现利税26亿元。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到2015年“十二五”末,企业营业总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360亿元,利税80亿元;新增就业5万人,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区域新兴的新能源基地,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园林产业园。
三大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济源工业发展的支柱。按照规划,到2015年,三大集聚区总产值可突破1000亿元,北部的玉川产业集聚区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基地,西部的虎岭产业集聚区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新型机加工基地,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将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矿用机电制造中心。三大集聚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满足未来15年内济源工业经济发展需求。